冬天早晚溫差大,加上有時飄著細雨,使得溫度、濕度的急速變化,不知不覺會影響人體的皮脂分泌,使皮脂腺的活性下降,油脂的分泌較少,以及肌膚保水度降低,甚至呈現脫水的情況。若未做好完善的肌膚保養,包括鎖水及鎖油,很容易會使乾性肌膚拉警報,出現皮膚乾燥、乾癢等問題。

皮膚乾癢易誘發 外在環境需注意

誘發皮膚乾癢的危險因子包括先天體質與後天外在環境影響,舉例來說,上班族長時間待在充滿冷暖氣的室內空調中,皮膚表面水分蒸散快、油水比率容易失衡。因此必需做好保濕、鎖油的保養工作。

另外,工作常需經常接觸水、化學溶劑的人,也是肌膚乾燥、乾性肌膚的好發族群。除了外在因素的影響外,還有一些先天皮脂腺不發達、皮脂分泌不足,為天生的乾性膚質,或是有濕疹、異位性皮膚炎的人,往往因不當使用強調強效去油脂、去角質、去粉刺等功能的臉部、身體清潔用品,反而容易出現過敏現象。

有上述皮膚乾癢、乾燥症狀的人,在清潔、保濕要更加注意,若使用含皂鹼類的清潔或保養產品,或是清潔的次數太過頻繁,都會使原本屬於乾燥的肌膚更加雪上加霜。

清潔保濕品安全選 pH值5.5較適當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研究指出,民眾擔心市售鮮乳在加工過程中有化學添加,或營養成份不實等問題,於是改喝未經高溫殺菌的生乳,這卻不是有益健康的選擇。美國明尼蘇達衛生署研究團隊發表於臨床期刊《新興傳染病》的報告指出,有6分之1直接飲用生乳的民眾,會因為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而致病。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及預防中心(CDC)統計,自1998至2011年,全美共有148起因飲用生乳造成的腸胃炎大流行,導致2384人感染、284人住院,其中2人因重症死亡。研究人員追溯2001至2010年間的530件臨床病例後發現,曲狀桿菌、大腸桿菌及沙門氏桿菌,都是生乳中容易致病的菌種,另有一種稱為隱孢子蟲的單細胞寄生蟲,也會造成腹痛、腹瀉或嘔吐的症狀。

恐細菌感染成急性

明尼蘇達衛生局流行病學研究人員崔夏羅賓森指出,大多數因飲用生乳導致腸胃炎的患者,在1周後就能康復,但少數病人在細菌感染後會伴隨嚴重的急性症狀,是臨床上不建議民眾飲用生乳的主因。該報告顯示,有20%確診為細菌感染的患者,產生溶血性尿毒症候群症狀,特別是免疫功能較弱的嬰幼兒,輕則血便,嚴重可能導致急性腎衰竭發生。

另外,部分細菌感染併發症的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或腸胃炎,患者容易因此忽略。例如急性多發性神經炎,也就是格林巴利症候群患者,若沒有及時就醫,可能在腸胃炎症狀出現2至3周後,發生肢體或顏面麻痺現象,甚至出現呼吸或吞嚥困難。羅賓森表示,若細菌感染造成反應性關節炎,除了手指、腳趾腫痛,一旦轉變為慢性關節炎,對病人而言也是相當麻煩的後遺症。

17%飲生乳致感染

「由於多數腸胃炎患者症狀並不嚴重,有些人甚至不需要就醫服藥,所以生乳致病的案例,實際上比臨床登記的病例還要多。」羅賓森說,「約有17%飲用生乳的民眾,會因為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致病。」

另一方面,隨機感染的患者人數,是群聚感染的25倍,也顯示生乳中菌種的致病力並沒有被高估;「如果大部分感染的人都住在一起,那很可能只有少數人因生乳致病,再透過群聚感染傳染給周遭其他人。」羅賓森解釋。

儘管目前美國仍有30州核准生乳銷售,但CDC並不建議民眾將生乳當作日常飲品;「目前還沒有強而有力的臨床數據,證實生乳有益健康,」羅賓森說,「但我們已經確定生乳的含菌量,確實容易致病。」

完整內容在http://luxury.3cfyi.com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系名牌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